云破月来花弄影 赏析云破月来花弄影
作者:老谈,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宋朝哪儿都好,就是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变得越来越严重。
而这一切,都是拜程朱理学所赐。
诚如其字面意思,程、朱分别代指“二程”和朱熹。“二程”生活在北宋,朱熹生活在南宋,他们三位的人生,经历了宋王朝约一半的时间;他们所创立的思想,则影响了中国人上千年。
然而,二程和朱熹并不是无往不胜的。
有一个伟大的女词人,生活在南北宋之交,她比“二程”小50余岁,恰好又比朱熹年长约50岁。
皓首穷经钻研理学的老学究们,试图用自己的思想,影响每一个中国妇女,在那个女词人面前,他们彻底栽了。
女词人名曰李清照,今天的我们评价她蕙质兰心、婉约清丽,李清照给人的印象,就像是端庄矜持的淑女。
但她绝不是。
自负、才华、叛逆,皆是贴在李清照身上的标签。
1,自负
李清照女士,传世的诗词并不算多,词约50余首,文章尚不足10篇。
传世词章虽然不多,其水平却相当之高,同时,争议更是大。原因在于,李清照此人口气非常之狂妄。
她曾经写过一篇小文章,文章题目叫《词论》,全文不足800字,却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论词的专著。
在这篇小文章中,李清照娓娓道来,将后世被我们奉若神明的诗词大家,挨着埋汰了个遍。
她吐槽的笔触,先从李煜父子开始。众所周知,李氏父子治国能力一般,但他们在诗词界的地位,可谓泰山北斗,堪称“千古词帝”。
李清照说,他们写的东西,句子虽然奇特,但正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绝算不上诗词里的上品。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永的诗词,传唱度之高,可能没有哪一个词人可以媲美。李清照却很毒舌地说:柳永的词句俗不可耐。(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一树梨花压海棠”故事的主人公,张先老爷子,平生爱美女、爱享乐,诗词做得不多,却以小令独步天下。他的那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可谓世人皆知。
李清照鄙夷地看了看这个好色的老头,信手评价说:“偶有妙语传世,但诗词支离破碎,算哪门子名家?”。
欧阳修、晏殊、苏东坡,算是“王炸”水准了吧?李清照评价曰:“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得儿,他们写的压根就不是词。
苏轼都得到如此评价了,照李清照的标准,我们对王安石、曾巩的作品,还能有所期待吗?
李清照的意见是,完全不值得读,王、曾二人,“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让王、晏去作词,只会叫人笑掉大牙)
晏几道的词短于铺垫,贺铸不善于用典,秦观倒是感情丰富,李清照忽而话锋一转,就是光有感情了,没啥实际的东西。
黄庭坚作词,内容稍微充实一点,不幸的是,小毛病不断。李女士用了一个比喻句,评价黄庭坚,就好比一块美玉,“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从唐初至南北两宋,但凡拿得出手的名家,几乎被李清照给数落遍了。(她倒是没有吐槽辛弃疾,考虑到两人可能是老乡,李清照有可能网开一面)
2,才华
一个妇道人家,对诗词诸事,如此指手画脚,势必遭受男士的集体批判。
即便到了今天,经过了小一千年,许多学者对其“狭小与尖刻”,同样耿耿于怀。他们抱怨李清照太过毒舌,具体表现为:“不能容纳别人,不能欣赏别人,不能同情别人”。
把目光拉回到古代,在女性没有地位的时代,她受到的非议,自然也可以想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文学家胡仔,批评她曰:“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自谓能擅其长,以乐府名家”。
最后一句话,其意思大概是说,你以为你很厉害,自以为是作词的名家,但一切都是“你以为的”。潜台词则是,要是觉得自己牛,不妨出来走两步。
李清照这只“蚍蜉”,受不了挤兑,果然就出来“撼大树”了。
欧阳修曾经写过一首《蝶恋花》,其中对叠字的使用,堪称一绝。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读完这首词,李清照难得地夸耀一番,她如此说道: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语,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此话意思大概是说,为了致敬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李清照特意作过一首《临江仙》。但是,写完那首词,她显然没有过足瘾。不久之后,李清照又写了一首用叠字更加极致的词,即著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不得不说,单就技巧层面,李清照这首词,超过欧阳公多矣。在事实面前,即便看不惯她的人,对此词亦不吝赞美之词。
著名词评人张端义,称呼她为“公孙大娘舞剑手”;另一位学者指出,晚唐诗人中用叠字最厉害的,当属李商隐,但李写的《菊诗》中“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之句,并不十分高明。李清照一动笔,“乃有出蓝之奇”,称得上是绝世高手。
前文说过,张先凭一句“云破月来花弄影”,最终留名千古。其实,关于“影”的描述,他还有另外两首得意之作,分别是,“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以及“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基于此,张先老先生得意洋洋地自称作“张三影”。
李清照也有个相似的绰号,却是别人送给她的。李清照写过的三首词中,均带着“瘦”字,分别是,“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因为这三句话,后人尊称李清照为“李三瘦”。
试问,“三瘦”和“三影”,究竟谁的传唱度更广?
与诸文豪相比,李清照的才华不遑多让,有时候还能微微超越呢。
3,叛逆
李清照实在太出名了,连最顽固的学究,也不得不承认:
“虽欲掩其名,不可得耳。”(我也想“封杀”她,怎奈其名气太大,本人做不到啊)
李清照如果看到这句话,应该会回应给对方一个白眼:我就喜欢你们既赶不上我,还恨得牙痒痒的表情。
她真的从来不在乎别人的意见。“叛逆”两个字,是印刻在李清照内心深处的东西。
当“叛逆”与亲情、爱情发生矛盾时,很遗憾,这两种情感,也要为“叛逆”让路。
众所周知,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之间,是真正的爱情的结合。毕竟,李家和赵家,原本就是政见不合的政敌。如果从家庭考虑,他们不应该走到一起。
李清照新婚不久,她的父亲即因与苏轼的关系,被列为“党人”而遭到革职。女儿并没有袖手旁观,她积极向公公寻求帮助,然而,却吃了闭门羹。
坦率地说,公公坐视不理,虽然不近人情,但也可以理解。因为,政敌面前没有亲情。叛逆的李清照,却不能理解,她甚至作诗讽刺道:
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
在恪守妇道的封建王朝,对公公横加指责,这就是一种“叛逆”。
随着时间的流逝,尤其是人到中年,激情不再的时候,赵、李二人的爱情,也开始出现问题,这对昔日恩爱的夫妻,也不得不直面“七年之痒”。
赵明诚对待妻子时,很明显有了“冷暴力”的倾向。
照理说,在两人的关系中,李清照是弱势群体才对。女性天然柔弱,再加上,婚后多年,她一直没有生育。于情于理,李清照都不可能强硬起来。
但她天生就是个要强的人儿。
公元1129年左右,赵明诚当上了江宁知府。为官一任,赵却没有造福一方,他整日醉心于金石之学,连属下叛乱也无暇顾及。
结果呢,当叛乱发生时,赵明诚立刻就慌了,“果断”地弃城而逃。
这个时候,温顺的妻子,似乎应该体贴关心才对。但叛逆的李清照却表示,对不起,做不到。
时局越来越动荡,夫妻两人决定向江西逃亡。经过乌江时候,面对滚滚江水,李清照突然诗兴大发,据说,那首传世的《夏日绝句》,就是因此而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关于这首诗歌的创作缘起,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李清照在讽刺大宋王朝,也有人说,她其实是在吐槽丈夫窝囊。
不管是骂朝廷,还是骂丈夫,李清照“叛逆”的人设,算是坐实了。
诗词是她的武器,也是其与外界交流的工具。再说一个有趣的数据,李清照一生作诗词五十余首,据学者统计,其中二十八首,皆与酒有关。——试问,真正得体的大家闺秀,谁会总是擎着酒杯不放呢?
一般的女人不喝酒,喝酒的女人必然不一般。又会写诗又会喝酒的李清照,某种程度上,比之于睥睨天下的李太白,有过之而无不及。
然而,李清照终于活成了一个悲剧。她的诗词传唱了一千年,她的叛逆也响彻了一千年,到头来,李清照却叫不醒一个“很听话”的小姑娘。
据说,李清照晚年时,想把毕生才学传授给一个十余岁的小女孩。小姑娘不但“谢不可”,还无比严肃地“教育”李清照说:“才藻非女子事也。”
李清照以叛逆回应那个被束缚框死的世界;世界回应给她的,却是更沉重的压迫。
李清照之后,再无李清照,这的确是一个悲哀的故事。
参考资料:
1,李清照:《词论》
2,黄信德:《试论李清照的叛逆性格》
3,顾易生:《李清照<词论>的几点思考》
4,尚奕杉:《李清照词中的酒意象》
-作者-
老谈,always talk,老是夸夸其谈之人,除此外,别无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