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幺水调家家唱 天天贰骑士手游下载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绢本纵27.9cm 横69cm,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而名闻中外。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中国画术语】
绢[juàn] 本,绘在绢、绫、丝织物上的字画,称为绢本。在画面中能看到明显的横竖交错的纺织痕迹。设色,是与水墨画区分的,因传统国画,很多是只用水墨,用了颜色的就叫“设色”,画面中只要出现彩色就可以说是设色作品。
工笔,这是出现率非常高的知识类名词。“工笔”和“写意”都是中国画技法名。工笔属于工整细致一类密体的画法。
写意,即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齐白石有的作品中又有写意又有工笔,比如其草虫册页中,草虫通常是工笔的,而草虫周围的花草基本都是写意的。
代表作:齐白石《阿芝》
款识,这两个字,在品古书画时一定会用上。在书、画上的款识,也称“题款”或“款题”,指在书画作品正文之外所题写的文字、印章、甚至是花押。
墨分五色,在水墨作品时经常用到。“五色”大多是说:“焦、浓、重、淡、清”;有的认为是:浓、淡、干、湿、黑;也有加“白”,合称“六彩”的。实际上指的就是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不要认为只能调出五种变化,其实变化远远多于五色。
三远,是在欣赏山水画时,逃不掉的一个词。北宋郭思纂集的《林泉高致》中,记载其父郭熙说的三远:“高远、平远、深远。高远也就是现在说的仰视;平远也就是现在说的平视;深远也就是现在说的俯视,再加上眺望。
留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极具中国美学特征。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有的是为了表现冰雪、月亮等事物;有的是为了为观众留有想像的空间。
元代王蒙的《青卞隐居图》(局部)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现存宋摹本,绢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此画绘写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即听乐、清吹、休息、观舞、送别五段场景。整幅作品线条遒劲流畅,工整精细,构图富有想象力。
《韩熙载夜宴图》,据《宣和画谱》卷七记载,此画是顾闳中奉后主之命,与周文矩、高太冲潜入韩熙载的府第,窥其放浪的夜生活,凭目识心记绘成。顾闳中(910~980),江南人,五代十国中南唐人物画家,曾任南唐画院待诏,唯一传世作品为《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902——970),字叔言,五代十国南唐的官吏,青州人。出身豪族,后唐同光年举进士,诗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名震一时。因父亲光嗣因事坐诛,熙载逃奔江南,投顺南唐,历事李升、李璟、李煜三主。
《韩熙载夜宴图》作品以屏风为界,将画卷分为五个故事情节,即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全局构图张弛、疏密有序;人物刻画精细、传神、古朴、大气,并通过对韩熙载头像的细致描绘,成功地表现出韩熙载当时的心理状态。
这幅画一共分为五个部分,是名副其实的长卷,每一段画之间都以屏风相隔分开,和连环画一样。
第一个场景叫做“听乐”,这是整幅画卷的启首部分,画面里一供12个人,韩熙载夜请新科状元郎粲到家中聚欢,两人坐于罗汉床上。作陪的有太常博士陈致雍、门生舒雅和紫薇郎朱铣。床上的红袍青年是新科状元郎粲,端坐在状元左侧戴着高高的头巾之人便是主人公韩熙载,人丛中立着两个女子,一个是后面舞“六幺(yāo)”的王屋山,另外一个是宠妓弱兰,还有韩的朋友太常博士陈致雍、门生紫微郎朱铣,端坐长案两端。自屏风起,背面坐的客人,椅子前移,离了桌案,屏后的女子,一手扶着屏风也挤着来听。床边的女子好像临时把琵琶放在床上,便静静地立在小鼓架旁严肃地来听演奏。
韩熙载高高的纱帽,是他自创的新样,用轻纱制成,当时号称“韩君轻格”,他的容貌是长脸美髯,与宋代描写一致。两人坐于罗汉床上。韩熙载左手伏在床的矮栏上,若有他思。对坐的郎粲,一身红装,盘腿,右手支撑着前倾的身体,好像已融入曲中。郎粲,五代时期南唐官吏。宋乾德五年(967年)左右南唐进士第一,状元。喜欢欣赏歌舞,是韩熙载夜宴席上的常客。
教坊副使李家明。性喜滑稽、诙谐、讽谏。他斜着身体看着“妹妹”演奏琵琶。只见李家妹横抱琵琶,拨弹着曲颈琵琶,这是从西域传过来的乐器。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李家妹身上,就连李家明旁边的王屋山(韩熙载宠妓,瘦小,善舞蹈)也在专注的聆听。当时韩熙载养了大概四五十个歌舞伎,其中比较著名的一个就叫王屋山。王屋山的身后有两个人,其中一个人双手交叉,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插手致敬“,表示对于舞者的尊重,这个动作唐代的时候开始,宋代的时候很流行,到元代还有人做这个动作,到了明代基本就消失了。这个人是门生舒雅,其人思维敏捷,深得韩赏识,韩的忘年交。另外一个是朱铣,紫微郎,中书舍人的别称,善于书法,位列文臣第九。他手拿筚篥,拍打节奏,立于舒雅旁侧。(筚篥,西域传入的管状乐器,声音低沉悲咽,故有悲笳、悲篥之称。)
第二段:观舞。描绘的是韩熙载站在红漆揭鼓旁,两手抑扬地敲鼓。郎粲侧身斜靠在椅子上。画中打板的是舒雅。宠伎王屋山最拿手的是“六么舞”,也称绿腰舞。德明和尚突然出现,他叉手尴尬站立在一边,非礼勿视。德明和尚与韩熙载非常要好,俩人经常在一起谈天论地,其次,韩熙载崇尚佛教,德明和尚恰好是佛教中人。所以,韩熙载开办宴会时,德明和尚也在其中。
六幺舞,又称绿腰或录要舞。唐代流行的舞蹈分健舞与软舞两大类,六幺舞是当时最流行的软舞。王国维《唐宋大曲考》引《陈氏乐书》,具体记载了六幺舞特征是“但以手袖为容,踏足为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杨柳枝词》中形容“六幺水调家家唱”,描绘出了当时流行的情景,此舞蹈现在已经失传了。
第三段:休息。描绘的是韩熙载坐在床榻上,边洗手边和侍女们谈话。此时的琵琶和笛箫都被一个女子扛着往里走,随后还跟着一位端着杯盘的女子。韩熙载家的架子床与罗汉床很有趣地并排出现。古人晚上睡在卧床上,白天大部分时间在罗汉床上生活,小憩,喝酒,聊天,下棋,午睡。韩打鼓累了,换了件衣服坐在上面,王屋山正帮他洗手。一个奴婢端着酒壶,果品呈上与扛着琵琶,拿着笛子与筚篥的歌伎,在交谈着。架子床上,红色帷幔拉开,红烛已经点燃,被子堆叠,枕头也已放好,以便随时可以躺下休息。
第四段:清吹。这个场面的主人公韩熙载换下了正装并盘膝坐在椅子上,一边挥动着扇子,一边跟一个侍女吩咐着什么话。五个奏乐人横坐一排,各有自己的动态,虽同列一排,但也没有感到整齐统一的滞板。旁边一名打板男子坐姿端正,与富有变化的吹奏管乐的女伎们又形成一对比。
第五幕,送别。 这一幕,宾客们恭谨客套的面具全撕掉,筵席结束,酒饱饭足,人们开始毫无顾忌地展露自己的欲望。 有人手揽美人,柔夷紧握,调笑玩闹,在宾客衣冠不整放浪形骸的时刻, 韩熙载的眼神清醒而沉重。在画卷最后,特意将“清醒而悲凉”的韩熙载置于画面正中。
【创作背景】
关于《韩熙载夜宴图》的绘制,历史上有两种缘由记载,一是说后主李煜很想重用韩熙载,于是命顾闳中夜间遣至韩熙载府第,想借图画劝告韩熙载停止夜夜歌舞升平的放荡生活。另一种说法是,后主李煜继位后,对北方来的官员加以百般猜疑、陷害,所以韩熙载为了保护自己,故意装扮成生活上腐败,醉生梦死的糊涂人,李煜命画院的待诏顾闳中和周文拒到韩熙载家里去探个虚实,李后主看了此画后,就暂时放过了韩熙载等人。所以后人也称此画为间谍刺探后的工作汇报图。
【中国古典家具】
【卧具/床榻类】
大睡为床,小睡为榻。床榻类主要包括四种:榻、罗汉床、架子床、拔步床,古代中国人睡觉有大睡和小睡两种,榻和罗汉床仅用于小睡,主要功用不是睡卧,而是待客;架子床和拔步床用于大睡,不能用来待客。
榻早期为窄小低矮型家具,四面无遮无挡,供单人使用。经过五代和宋元时期的发展,逐渐走向大体型的罗汉床,也拥有了会客的功能。图中韩熙载所坐之具则是极其别致的一张罗汉床。“夜宴图”中带有帷幕的卧床与坐榻式样相似,均采用三围屏坐半封闭式,以绘画装饰,以浅色区分,帷幕目测应依托木架,与宋代发展起来的架子床略有相仿。架子床是中国古代卧床最常见的一个种类,也是嫁妆清单里的常客。而拔步床则是一种传统的大型古床,或称“八步床”。除了“大睡”的功能外,还可以放厕所、梳妆台。
【椅凳类】
蹬具为凳,靠倚为椅。椅子名称来源于唐代,形态可追溯到汉魏时传入北方的胡床。椅子演化为三大种类:凳、椅子、宝座。图中椅子在整幅画卷中共出现五把,称之为“灯挂椅”,它的横梁长出两柱,又微向上翘,称为“搭脑”,便于覆盖椅披,这是古代椅具的标准用法,一直延续到清代。“搭脑”的曲线弥补了总体家居方正的呆板气,也与罗汉床的外延相互映照。
韩熙载所坐的椅子称之为“禅椅”,特别在于它的脚踏与椅子连体,这样的做法在后世不再出现了,现在我们见到的脚踏。多为独立存在,可以移动。椅子在明代发展得十分成熟,已有人体工程学的科学形态。可分为:宝椅、交椅、圈椅、官帽椅、背靠椅。
画中出现的蹬具为“鼓凳”,鼓凳在唐代绘画中就有出现,又叫绣墩,是一种临时性的家具,中式家具通常多以方形结构,而圆形家具的摆放给室里增添了变化。凳的形式有方圆两种,凳面的板心,还可以分为:方凳、圆凳、条凳、马札、脚凳、坐墩、杌凳、交杌、 长凳等
【桌案类】
腿足齐四角为桌,内缩为案。“桌”在明式家具词汇中,指的是四腿足安在四角的。“案”的腿足从四角内缩安装。“夜宴图”中明显为案,称为“平头案”,由于其面板形状为方形也被称之为“方案”。平头案,即案面平直的条案,其特点是案面平直,两端无饰。案的形式多样,除了平头案外还有:翘头案和架几案等。
【杂项类】
简练舒展的屏风、灯檠、衣架。按照杂项类的功能和作用,大致分为以下“四个类别”:置物类、屏风类、架具类、摆件类。《夜宴图》中展示了多个屏风、以及些许架具。屏风,古时房屋内用来挡风的一种家具,所谓“屏其风也”。屏风作为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除了挡风,更起到分隔、美化、协调的作用。中式屏风可分为:地屏、床屏、梳头屏、灯屏、挂屏、曲屏风等
图中放着蜡烛的为“灯檠(qing)”,檠段细尖,下设托盘,轻巧简朴,和方案的细足呼应。“灯檠”根据立柱的长短可以分为长檠和段檠,在古代,大户人家才用得起长檠。
卧床边的衣架,包括一高一低两副。重点是两端上翘,内卷呈牛角状,与椅子、罗汉床共同形成简练舒展的装饰效果。
【家妓】
妓女分为五类——宫妓、家妓、营妓、官妓、民妓五种。出现在《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属于家妓之类。李姬,教坊副使李家明的妹妹,应该得到了当时最好的训练。这个场景中,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家妓李姬身上。她横抱琵琶,边弹边唱。从众人神情中,可知她是弹唱高手。李家明,教坊里精通音乐的管事。自古以来,宫中就有设立以演奏雅乐为主的“太乐署”,隶属于太常寺管辖。到了唐代,歌舞大盛,又在太常寺之外设立内教坊,以宫妓为对象传授雅乐,还包括其他流行乐曲。
王屋山,是韩熙载所养百余伎妾中最为出色的一个,她身材小巧玲珑,能歌善舞,俊慧异常。王屋山深得韩熙载的宠爱,以致到了“每醉,须乐聒之乃醒”的地步。古时候,善于歌舞演奏及表演才艺的妓女,一般是高价赠品,被呈送宫中或者为达官贵人所有。韩熙载年轻时就以不拘礼法、放浪不羁出名。家中常年蓄妓。这在当时上层社会不算少见。
▼晚唐著名苦情诗人李商隐名作《无题》诗: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便是李商隐参加某次宴会与某位家妓留情后的追忆之作(是不是没想到?),从“花楼”“桂堂”等描写可知主人家之豪奢。宴席上还有唐代流行的酒令游戏,如藏钩与射覆。
【传承有序】
《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卓越的历史人物画,是我国古代分段长卷的代表作,被誉为“长卷神品”。北宋宣和年间,就对《韩熙载夜宴图》有过记载。最早在《韩熙载夜宴图》上印钤的,是南宋时期太师左丞相史弥远加盖的“绍勋”朱文葫芦印,而史弥远则是《韩熙载夜宴图》的第一个私人收藏者。清代雍正年间,将军年羹尧获得《韩熙载夜宴图》后,在图上写了一段跋文。同时,年羹尧在图后钤有“双峰”收藏印。据说,1726年年羹尧失宠获罪抄家后,《韩熙载夜宴图》被清宫收藏,画上的“双峰”随即也被皇家挖掉了。该画从此由私家收藏转入清代宫廷秘藏。1921年,末代皇帝溥仪把《夜宴图》悄悄运到了宫外,流散到民间,著名画家张大千用五百两黄金,从一个文物商人手中买到,将它带到了香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中央政府拨款,收购回了国内,并进入了故宫博物馆,它漂泊的生活终告完结。
1975年,故宫博物院的书画鉴定家们和装裱师们将它进行了重新揭裱和修复。到现在,完好如初。《韩熙载夜宴图》的传承过程可见,在《韩熙载夜宴图》上留有印迹跋文的,要么是一代君王,要么是一代权臣,要么是风雅名士。他们有的在《韩熙载夜宴图》上写有题跋,有的钤有印钤,而这些书法和印钤,不单单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更真实地记录了《韩熙载夜宴图》在1000来年中的传承历程。
综观整幅长卷,构图布局严谨,有张有弛,聚散巧妙,动静结合,绘制者集人物、山水和花鸟画技法于一卷,寓写于工,人物情态各具,堪称形神兼备,细节描绘丰富,可究可考。韩熙载等人的内心世界、精神风貌和行为举止,尤其值得关注与回味。整个画面鲜活、绚丽、柔美而清雅,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与故事情节,淋漓尽致地再现了当时上层社会的生活情景。这件现实主义丹青杰作主题描绘深刻鲜明,将南唐历史故事中的若干精彩瞬间定格成永恒,故具有相当高的历史、艺术和人文等价值。画中主人公韩熙载出现了5次,服饰举止各不相同,但都显得端庄得体,乐而不淫,在欢愉的气氛中,能感觉到他内心的怅然和无助!!
一张图看懂看透看清《韩熙载夜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