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虎门销烟 林则徐与义律对话情景剧
文|观景说史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正式在虎门海滩开始当众销毁,这次的销烟行动一直延续了23天,到6月25日结束。虎门销烟共销毁鸦片19187箱以及2119袋,总重量达到2376254斤。
林则徐雕像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遏制了鸦片在中国泛滥的势头,其作用是对民间产生了正面积极的影响,鸦片对人的危害性让中国广大民众有了深刻的认识,唤醒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之心。这次禁烟的执行者林则徐,在后来被国人尊为民族英雄,被一直传颂至今。
?林则徐在禁烟后,成了“替罪羊”
虎门禁烟运动并没有能挽救清朝于水火之中,反而加速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原因很简单,这大大的损害了英帝国主义的利益,英国决定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虎门销烟成了英国对华战争的导火索。
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英国人的坚船利炮攻击之下,节节败退,时任清帝的道光皇帝气急败坏,在馋臣的一再诬陷下,将“替罪羊”林则徐发配新疆伊梨,幻想这样的操作能让战争平息下来。但事与愿违,英帝国还是对清朝照打不误。
林则徐画像插图
林则徐为人刚直不阿,为官兢兢业业,一心为国为民,在鸦片战争后,他再一次得到重用。在任云贵总督时,林则徐因病重在家修养期间,清廷任命他为钦差大人,前去广西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运动。舟车劳顿之下加上严重腹泻,林则徐还没有到广西,就落得了客死异乡的凄惨下场。
身为民族英雄的林则徐,为什么下场会这么凄惨呢?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成就了林则徐的民族英雄形象,同时也让他成为可悲的“替罪羊”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对外只保留了广州这个唯一的通商口岸,英国人走私鸦片换取了清朝大量白花花的白银。白银的大量流失,鸦片的泛滥也极大地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时任两湖总督的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痛陈鸦片对国人的危害: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虎门销烟示意图
这样才有了后来的虎门销烟,禁烟运动彻底触动了英国人的利益。财路被断,羞恼成怒的英国当然不会善罢甘休,想方设法挑起事端,最后还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举动,对大清国来说是有利无弊的。
?但清朝的军队在英国人的坚船利炮之下节节败退,并很快就抵达天津港口,兵锋直指在北京。这个时候的道光帝吓得魂飞魄散,开始萌生了将林则徐作为“替罪羊”的想法。 这时候轮到主和派大侫臣琦善登场了,战争形势也随之急转而下。
虎门销烟示意图
道光皇帝的昏庸和琦善无耻小人行径让林则徐坐实“替罪羊”身份
琦善是当时提出要和英国妥协的骨干,他向道光提议:
“英国所不满的只是林则徐一人,只要清廷惩治林则徐,所有问题都可解决。”
本来道光帝就有这种意思,但是禁烟是自己下旨叫林则徐查办的,冒然翻脸似乎太卑鄙了一点,琦善的这番话简直烫贴到了心坎里。刚巧这时林则徐上书痛陈禁烟之利害,乃是正义之举,道光马上大骂林则徐一派胡言,趁机下旨革了林则徐的钦差大臣职务,降为四品卿衔,速赴浙江镇海听候谕旨。
林则徐蜡像
?接下来接替的自然是新任钦差琦善了,新任钦差意气风发,派出道光的族侄奕山率军与英军在广州交战,这两人本来就是个庸才,很快就吃了败仗。为了开脱罪责,琦善开始造谣英方不愿意议和,是他们恨之入骨的林则徐没有受到惩罚。琦善的意思就是必须要再次惩办林则徐,战争才会平息。 于是,道光帝再次下旨,革去林则徐“四品卿衔”之职, “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
琦善虽然阴谋诡计得逞,但英国人并不给他面子,继续攻打广州,被逼无奈的他在后来与英国人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卖国条约。
琦善与英军签订屈辱的《穿鼻草约》:“清朝割让香港、赔偿600万银元给英方,恢复广州贸易”
林则徐画像插图
琦善当然没这么大权力作主,他的所作所为还得修书请示道光帝。但是,英方却故意曲解了琦善的意思,马上派兵占领了香港,“坐实”了这个条约。道光帝知道后雷霆大怒,责问琦善办事不力,势必遗臭万年,于是下旨将琦善“革职锁拿,家产即行查抄入官”。
?结束语:
道光帝相继革除了一个背锅的林则徐,一个罪有应得的琦善,并没有给清朝政府带来转机,这次的鸦片战争最终以英帝国的胜利而告终,而清廷被迫和英方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至清朝灭亡。
林则徐蜡像
林则徐在愤恨之中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他的死跟被流放伊犁的三年生涯有很大的关系,当时的伊犁生活条件差,且气候环境恶劣。上了年纪的他落下了一身的病根。在出征广西途中,由于疝气发作伴着连续腹泻,最后医治无效客死异乡,享年66岁。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