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怎么死的 纪晓岚多大年龄死的

时间:2023-05-13 07:51/span> 作者:tiger 分类: 经验 浏览:6314 评论:0

清朝时期,有一位大贪官,因其贪污赃款之大、身份之显赫而臭名昭著,他就是乾隆在位期间,大受宠爱的宠臣和珅。前些年,随着一部叫《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电视剧在中国广泛传播,人们对于乾隆、和珅、纪晓岚三个人之间的关系越发感兴趣。

那么,在历史上,为什么乾隆在位期间,可以容忍和珅如此放肆地贪污财物?嘉庆上位后,又为何仅仅半个月便处死和珅?而和珅死后,纪晓岚又是什么结局呢?

大权在握,深受宠信

和珅,1750年7月1日出生,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他在任期间,因精明能干,深得乾隆帝宠信,官位极高,身份显赫,在任期间更是利用自己的职务以权谋私,大肆敛财,获取经济利益。

尽管世人都知道和珅是个大贪官,但并没有人能够改变他在乾隆帝面前红得发紫的地位。

很多人都会奇怪,像和珅这样一个不学无术、奸诈狡猾、工于心计、阿谀奉承的巨贪,是如何能够在乾隆帝前在任这么久,并且能够葆有如此高的地位和显赫的身份的呢?

事实上,事情远远不是这么简单。和珅虽然有阿谀奉承、贪腐无度的一面,但他的治国理政能力实际上很强。

试想想,作为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君主之一,乾隆怎么会轻易地让一个只懂溜须拍马的腐败分子成为清朝中期重要的权臣?又怎么会对他如此信赖?

和珅出生于一个颇有地位的满族家庭,其父亲为官,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不幸的是,和珅很早就失去了父母,亏得一位老家丁和父亲生前的小妾照顾,他和弟弟和琳才能长大成人。

和珅知道自己家庭的贫苦和家人们的不容易,因此他一直用功读书,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咸宁宫官学。在那里,和珅继续努力读书,并且掌握了汉、满、蒙、藏四种语言,这为他日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语言功底好之外,和珅的文学功底也很厚,他博古通今,见识不凡。有一次乾隆引用《论语》里的“虎兕出于柙”,当时在场的众人都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只有和珅很快给出了正确的解释。

指出这句话比喻的是恶人逃脱或做事不尽责,主管者应负责任。另外,和珅善于察言观色,擅长沟通,工作能力十分突出,英国到访的使臣曾经对他的能力作出很高的评价。

和珅也擅长理财,乾隆在位期间,连年征战,六下江南,导致国库空虚。乾隆便把理财的任务交给了和珅,和珅通过各种手段,很快使得国库有了盈余。

和珅也能写诗,乾隆帝附庸风雅,雅好写诗,常令和珅作诗,和珅擅长揣摩君王心理,写下了很多诗句,颇受乾隆欢迎。和珅去世后,他的侄子曾将和珅和和琳的诗编在一起,成为《嘉乐堂诗集》,流传后世。

由上述可见,和珅绝非一个单单会结党经营、见风使舵的贪官,他同时也是一个拥有巨大才能的社会精英。我们的电视剧在塑造和珅这个人物时过于脸谱化,而没有刻画出一个最生动最鲜活的人物形象。

当然,贪赃枉法,疯狂敛财,也是和珅身上撕不掉的标签。他结党营私,收取大量财物。他又对科举制度进行操纵,从秀才处纳贿,对于科举制度的公正形成了严重的破坏。

此外,和珅还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并与当时名噪一时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均有贸易往来。最终成为了权倾天下、富可敌国的一代权臣。

既然历史上真实的和珅和我们印象中的和珅相去甚远,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和我们固有印象中的那个伶牙俐齿、幽默风趣的大才子形象,又是否完全吻合呢?他是否真的有能力,多次与权臣和珅较量呢?

才华横溢,奈何身薄

纪晓岚,名纪昀,字晓岚。清代名臣、文学家,乾隆十九年考中进士,从此走上仕途,因学识丰富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

在电视剧中,乾隆十分宠信纪晓岚,非常爱惜他的才学,并对他委以重任。然而,历史上的乾岚关系,却并不仅仅是这么简单。

乾隆年间,内阁学士尹壮图进谏,但晚年的乾隆沉迷于享乐之中,根本听不进去,大臣们奏议将尹壮图拟斩。纪晓岚为尹壮图辩驳,谁知乾隆却勃然大怒,对纪晓岚说了这样一番话:“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

一向以高才自居的纪晓岚听到这不禁感觉有如当头棒喝,原来自己这么多年来辛勤地工作,为皇上分忧,为百姓谋利。皇上却从来没有真正把自己当做自己人看。

原来皇帝一直以来只是把自己当做娼妓优伶这样有才艺的艺人来看,而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个能够参加国家政务管理、参与国事的大臣。

这样的言辞无疑是锋利且无情的,他使得纪晓岚终于明白了自己在皇帝心中的位置,也使得纪晓岚更加能够理解古人的一些思想感情。

就像当年的司马迁,仅仅因为帮李陵辩护而遭受宫刑,皇帝们利用文人、信任他们的才华,却从来没有真正地把他们当做重臣看待。

而且,在纪晓岚的从政生涯中,他也迭遭风险与危难。乾隆时期的“文字狱”极其厉害,很多有才学的文人都掉了脑袋,保住性命的也大多被发配边疆。作为四库全书的总编纂,纪晓岚也曾被发配到新疆乌鲁木齐。

由此可见,他与深受皇帝宠信的权臣和珅,无论是地位还是权势,都不是一个级别。

苦闷的政治生涯,使得纪晓岚晚年更多地将时间花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上,他创作出一部《阅微草堂笔记》,这本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与《聊斋志异》颇有相似之处。

对于礼教进行了批判,对于下层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给予了赞美,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乾隆不喜欢纪晓岚有一个重要原因,即纪晓岚长相过于丑陋,近视,而且有口吃的毛病,这一点和电视剧里的纪晓岚大相径庭。人们只以为纪晓岚像电视剧里一样洒脱不羁、口齿伶俐,谁能想到真实的纪晓岚却截然相反呢?

另外,纪晓岚作为士大夫的代表,很多时候会表现出自己追求的文人情怀和文人风骨。而生性专制大兴文字狱的乾隆哪里会允许一个儒生天天在自己面前念叨那些开明公正的思想呢?

自然,由于这诸多原因,乾隆在位期间并不怎么喜欢纪晓岚,而只是看中了他的文学方面的才华,才让他总领《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至于国事要事,并不希望纪晓岚去做。而长相俊俏、能力突出的和珅,则成为了乾隆帝最为赏识的人才。

大贪崩塌,才子善终

然而,风水轮流转。随着乾隆逝世,嘉庆帝亲政,和珅的好日子终于走到了尽头。

乾隆在位期间,和珅凭借自己出色的才华受到乾隆的赏识,为乾隆巩固皇权、平衡朝中势力、维护清廷统治做出了重要贡献。

并且,利用和珅,乾隆可以更好地促进财政收入增长,充实国库,满足自己的享受的私欲。因此,乾隆对于和珅不可能不爱,即使知道他贪赃枉法的事实,乾隆也并没有采取什么举措。

然而,嘉庆帝就不一样了。嘉庆帝刚即位的时候,乾隆帝还在做太上皇,那时的乾隆帝和和珅手握大权。时人甚至把和珅称为二皇帝,把太上皇乾隆称为大皇帝,而正牌的嘉庆帝却没有皇权,这使得嘉庆对于和珅充满了怨恨。

乾隆去世后,嘉庆帝终于等到了亲政的时候,他立刻对于功高震主、富可敌国的和珅举起了屠刀。嘉庆宣布了和珅的二十条罪状,然后下令对和珅进行抄家。

抄家后,所有人都被和珅的家底惊呆了。足足八亿两,要知道,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和珅所匿藏的财产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的收入相当。这一事件当时轰动一时,时人皆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对于和珅的处置,一开始廷议决定为凌迟处死,后经固伦和孝公主和刘墉等人建议,考虑到和珅曾经立下的功劳,最后赐和珅在自己家用白绫自杀。

一代巨贪和珅就此倒下了,临死前,和珅在狱中,想着自己的一生,写了两首绝命诗,随即,系上白绫,奔赴黄泉。

和珅死后,纪晓岚的处境比起乾隆年间,有了一些好转。嘉庆对于相貌没有乾隆那么重,他认为纪晓岚颇有才学,仅仅来修书有些浪费了,便开始着力重用他。从前一直郁郁不得志的他,终于可以在政坛上发挥一些自己的作用了。

纪晓岚八十大寿的时候,嘉庆帝派人前去祝寿,友客亲朋们齐聚一堂,共同向纪晓岚祝寿。纪晓岚大半辈子劳碌,到晚年终于可以得到皇帝的恩宠,此时不由得喜笑颜开。

嘉庆帝先是封纪晓岚为太子少保,接着又命他管理国子监。

可惜,由于纪晓岚年岁已高,受任不久便因病逝世。嘉庆帝感到无比惋惜,赐白金五百治丧,并亲作祭文、碑文,赠予谥号“文达”。

这两大清朝名臣,并没有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争斗纠纷数十年。而是一个在权力高度集中、财富高度积累的道路上疯狂行驶,一个在颠沛流离中谨小慎微地修着书,保全自己的性命,不敢多加发声。最终,两人迎来了截然不同的结局。

回望和珅和纪晓岚这两位清朝重臣的一生。我们不禁暗自唏嘘:和珅在乾隆年间权倾一时,无人能及,起点极高,却在乾隆逝世后落得个白绫自尽的结局;

纪晓岚因长相丑陋而无缘参与国家要事,仕途惨淡,屡经坎坷,但其一直保持豁达的心境,稳扎稳打,厚积薄发,却最终得到重用,安度晚年。

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是不一样的,有人平凡,有人热烈。有人年少成名,有人大器老成。我们每个人要做的,无非是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去生活。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知荣辱,明是非,保持一颗淡然安宁的心,在世事浮沉里保持自己的步伐,寻找那些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如此,就好!

参考资料:

1.纪晓岚一生未得重用,因乾隆皇帝嫌其“貌丑——《中华传奇》

2.纪晓岚:乾隆御前的一介戏子——《学习博览》

3.大贪官和绅有什么能耐——《奇妙博物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