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开平碉楼 位于广东江门的开平碉楼

时间:2023-05-13 20:47/span> 作者:tiger 分类: 经验 浏览:3936 评论:0

五一!请来我的城市

开平碉楼,心仪已久,被授予世界文化遗产后,更是热门。《让子弹飞?》的取景?,让?开平?这个城市?也有了热议的话题?。这个假期,抽出一日空闲,驱车前往开平,以趁宿日心愿。依?导航指引?,在水口下高速,按着指示牌沿国道325前行,首先来到三门里村落,参观沿途第一栋碉楼——迎龙楼。

迎龙楼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40年的历史。从建筑形态来看,迎龙楼并无太多特色,它突出的,更多的是一种防御功能:厚重的墙壁,窄小的门窗,无不诉说着那个时代人们内心的惶恐和不安。在这个时期,正是当地盗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的时候,碉楼的兴建,更多的是出于无奈。迎龙楼的建筑特征正反映了这一时代特色:造型简单封闭,外部装饰少,防卫性强。虽然如此,在大门及正面窗户的上方,还是造有花饰;入口两侧,刻有楹联。这也许正昭示着,人类热爱生活,追求美善的天性,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泯灭吧。

三门里村正象开平的其他许多村落,村口种有大树,村前挖有池塘,一派和平安详。虽然村里的人口似乎不多,但房子却建了不少,屋与屋之间,仅能容二人侧身通过。纵然现代房屋的门窗开大了不少,但因为太小的间距,使得现代人的居住环境,并不显得比碉楼改善了多少。

南方房屋的建筑间距,较北方密得多。一方面因为气候因素,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南方的耕地资源太稀缺了。

建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立园,既有中国园林的韵味,又吸收欧美建筑的西洋情调,将其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在中国华侨私人建造的园林中堪称一流,也是中国目前发现较为完整的中西结合的名园。立园内泮立、泮文两幢别墅的建筑风格,可以算作开平碉楼中中西合璧的代表。其入口,窗花,柱式,包括阳台花饰,皆为西洋风格;而屋顶是典型的中国古代绿色琉璃瓦&34;重檐&34;。整个外立面显得异常华美壮观。室内地面和楼梯皆磨彩色意大利石,距今八十余年,仍然光彩照人,这种能工巧匠登峰造极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如今不知是否已经绝迹。室内墙壁装饰着以中国古代人物故事为题材的大型彩色壁画、浮雕和大型涂金木雕,塑造人物逼真,栩栩如生,且雕刻精湛,构图别出心裁。

开平历来多能工巧匠,尤以建筑工艺精湛闻名于世。当时的诸多碉楼,其多样的建筑风格其实体现的是屋主的审美趣味、经济实力,以及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程度。从立园的建筑内部布局看,屋主大多采用拿来主义,对自己认为美的东西悉数照搬,连岭南气候不需要的欧式壁炉也出现在建筑内,不过只是有了外型,全无实用功能,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现在广东欧式风格楼盘中纯为摆设的假壁炉。室内摆设极为奢华,用水和卫生间的设施,如抽水机、浴盆、坐厕、水箱等均是从国外购置的。

开平碉楼与其说体现了多么高超的设计艺术,不如说更体现了建筑工匠们精湛的施工手艺。

立园主人谢维立,其祖父移居美国,父亲出生于美国,自身亦如是。立园是其为自己和四位夫人建造的别墅,立园的建造,完全体现了当时海外移民“建房、买田、娶亲”的最高人生目标。原想谢维立已是美国第三代移民,仍然要回国娶妻(其四位夫人中只有大夫人是在美国娶的),可见当时他们仍不为美国社会所接纳。查阅相关历史,得知在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美国、加拿大等国实施排华政策,在海外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华侨只能将传宗接代的愿望寄托在家乡,这是开平在那一时期出现众多碉楼的重大历史背景。

在当时乡党面对各幢造型别致碉楼艳羡称奇的时候,谁能想到,在每幢碉楼的风光背后,都隐藏着一部中华移民的在外奋斗血泪史,个中委屈也许只有屋主们自己才能体会。

自力村保存有15座较为完整的碉楼,多为4~5层,以6层高的铭石楼最为精美,保存得也比较完好。现时大多的碉楼,均已人去屋空。当时很多华侨寄钱回家兴建了这些散落在各个村落中的碉楼,给留守家中的老人妇女孩子居住。随着自己在美国逐步站稳脚跟,年轻一代几乎都移民了,仅有老人还守在故土。岁月流逝,生命更替,几十年过去,越来越多的碉楼成了空巢,任凭风雨的侵蚀。自碉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其境况有所改善,但仍有不少数量的碉楼疏于管理,渐呈败相。

一百年岁月流逝,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前人的血和泪已干,只留下了历史和这幢幢碉楼。来看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开平碉楼的评价语:“展现了中国和西方建筑与装饰的华丽结合”,“体现了开平移民在19到20世纪早期阶段中在东南亚、大洋洲和北美发展上起到的重要作用。也体现了开平海外移民和他们家族的紧密联系。”

文化和景观资源都在,也引起很多游人的兴趣,但是和江门蓬江老街区《狂飙》现象级的热度以及人流相比,始终显得不温不火。如今游客的兴趣口味,确实难以捉摸。这个问题交给旅游部门去头痛吧。

文章评论